欢迎来到云好人!
loading
免费发布信息
·兴化 [切换]

      路漫漫其修远兮——兴化公路史话3

      2023-12-09 13:29:39发布,长期有效,71浏览
    • 收藏
    • 置顶  |
    • 举报  |
    • 区域:兴化
      • Q Q:867735559QQ在线交谈
      • 联系人:王苏杰
      • 电话:188****2223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
        • 云好人提醒您:本站只为传递好人好事,记录好人好事,歌颂好人好事,传递正能量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,好人一生平安!本站旗下有《中国好人网》以及各县市《好人网》请记住我们!
    • 信息详情

    信息来源:兴化日报 发布日期:2023-08-18 08:55  

    (一)啼笑间的公路梦

    根据史料记载,夏朝时候的先民就发明了车子。当然既然有车那就必须有道路。

    当初的道路由于宽窄不一,名称也各有不同。到了西周王朝对于路就有了明细的规定:路,为通行三轨,宽24尺;道,为通行两轨,宽16尺;涂,为通行一轨,宽8尺;畛,为通行大车,宽7尺;径,供人步行,宽5尺。

    古人还规定在道路两旁植树,一是作为道路标志,二是便于行人休息。交通规则还规定男行左,女行右。男左女右的说法就是从这里来的。

    日月如梭。历史翻到了宋朝天圣年间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范仲淹来到江苏兴化任县令。他到任后不几日,就微服下乡,探访百姓。当他看到农家男女老少大都面黄肌瘦,衣不蔽体,就询问原因。一位老农告诉他,这里临近海边,十年就有九年闹咸水荒。海水倒灌,庄稼欠收。海水倒灌,人吃了就生病。海水倒灌,夜里行船,竹篙子下去,都能砸出火光,实在让人胆颤心惊。拿海水洗衣服,不只是晒不干,还容易烂掉。

    范仲淹的心里满装着“海水倒灌”。他仿佛也被这倒灌的海水淹得心揪揪的。他向朝廷呈报奏章,决心要在东海边上建筑海堤,抵挡海潮,保护兴化百姓。

    宋仁宗也被范仲淹的精诚图治精神所感动,立即传旨筑堤,并由范仲淹全权统领。

    公元1027年冬天,趁着农闲,捍海工程启动了。经过一年多的全民努力,一条全长143华里,直接通州、泰州、海州的捍海大堤如同一条巨龙横卧在海岸之上。人们为了缅怀范仲淹的功德,就将这条堤叫作“范公堤”。

    就在潮涨潮落之间,历史翻到了民国十九年(1930年)。这一页上写着,民国政府将范公堤修筑改建,成为连接南通到赣榆的通榆公路。因为此时行政区重新划分,当初的范公堤南属于东台,北属于大丰,只有550米的路段归属于兴化。因为这一小段,有着历史上就属于兴化管辖的耕地。

    也罢,不管是多长,反正兴化有了属于自己的公路。

    这一天的清大早,公路上来了一位身背篾畚箕,手拿长扒的老农民。他是来拾狗粪的。那时候的老农都有这个习惯,从床上翻身下床,所思所想的是自己田里的庄稼。俗话说,庄稼庄稼,全靠肥料当家。于是趁着清晨去拾狗粪。

    所有的农民都知道肥料当家,所有的老农都知道早早起来拾狗粪,要想竞争得过别人,当然只有跑更远的路。

    这位老农是运盐河西人。之所以清早过来沿着通榆公路寻找狗粪,他的想法是,这大路人多牲畜多,当然粪便就多。

    就在他低头寻找的那一刻,忽听得隆隆声响。他猛一抬头,看见远处有一个大家伙向这边跑来,比狗大,比驴大,甚至比牛大!没等老农反应过来,这家伙呼啦一声从身边擦过。这家伙虽然跑得快,但明显在“啪啪”地哼唧着,还见到它喘着呼出的粗气。

    老农精神一抖擞,决心紧追其后。他在想,这大家伙如果拉上一泡粪,还不能垩上半亩田?

    可是尽管老农跑得上气不接下气,也没有能够追上那个畜牲,也没有见到它拉下一点点的粪便来。

    后来,才有人告诉他,那不是畜牲,是叫汽车。

    说实话,身处水乡兴化的农民,谁见过这洋玩意?

    兴化古称昭阳。因为是水网地区,九港八汊,芦苇丛生,所以就有“昭阳自古好避兵”的说法。

    国民党省政府主席韩德勤,本是手中掌握兵权的显赫人物,可他也带着省政府逃亡到兴化水网之中来避兵了,是避日本兵。

    日本兵见到国民党的部队软弱可欺,就一路追击。可是兴化处处都是“八卦阵”,车开不进,兵运不来,气得只好派飞机前来狂轰滥炸。

    1942年春,日本兵终于攻陷兴化。攻陷兴化的日本兵,首先想到是修筑公路,要不陷在水网之中,说不定哪一天会变成鱼虾蟹鳖呢。因为日本兵清楚地记得,1940年10月3日至6日,国民党省政府主席韩德勤,曾经命令李守维部队与新四军在黄桥打了一仗,结果损失10000余人。自此连“自古昭阳好避兵”的兴化也蹲不下去了,只好四处躲藏,做散兵游勇。

    日本兵开始强征民夫,修筑公路。

    兴化多水无山,修筑公路没有沙石。日本兵就通过沿线的乡保长,威逼各村农民上缴碎砖。有了碎砖再加上泥土,碾压起来,也就算是土质公路了。

    这段土质公路刚要修建,负责工程的日本鬼子就发了洋财。因为公路修筑,必然要挖去田亩。临线的地主就纷纷送礼说情,请鬼子高抬贵手。于是在兴化境内的公路只得沿河而筑。为了避张家避李家,只筑得弯弯扭扭,宛如游蛇。当公路筑到鳖裙(现宦家)时,沿河是大地主王文治的田块。王地主就请自己的妹夫找到了在日本兵中当翻译的亲戚,再找关键人物高抬贵手。由此兴化境内的公路,一改沿河而筑的做法,从鳖裙来了个陡直转弯,直奔兴化小南门。

    兴化小南门是日军的驻地。高邮那边驻扎着的是日军的一个旅团。一条公路连接着两头,日本鬼子自以为可以安心了。

    日本兵侵占兴化城以后,又侵占了兴化西北重镇沙沟。为了长期霸占,他们又用同样的办法,从高邮临泽沿着子婴河修筑了一条土质公路,直至沙沟。

    于是兴化境内有着两条土质公路:一条是高邮河口至兴化长14.74公里,一条是高邮临泽至沙沟河南长10多公里。这时候公路上奔驰的只有日本鬼子的军用汽车,频繁地运兵送弹药。

    横亘在水乡大地上的公路,水乡人觉得如鲠于喉。抗日军民不时地伺机将它破坏。

    但是败坏的公路毕竟为水乡兴化人留下了一段记忆:那是公路,那公路上可以奔驰着汽车。

    时光已经流转到1956年。兴化县人民政府认识到,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,为了便利与外界的交流,需要有公路。

    思考重迭在那条早已破败的公路上。那条公路尽管破败,但路基仍在,修复起来不需要过多的技术处理,还不需要开挖粮田,总还是条好途径。

    兴化县人民政府由此成立了公路工程办事处,负责修整从高邮河口到兴化县城的公路。政府一声令下,临近的临城、花顺、周庄等地的民工3400多人齐上阵来,翻筑路基,整修桥梁。充满希望的水乡人,仅用一个月就将路基修复,五个月就将14座桥梁修成,1956年9月17日,真正属于兴化人民的第一条公路铺设成功,全长仍然定格在14.75公里。

    兴化人的公路梦从此开始了。

    说来令人哭笑不得。上级也许认为兴化缺乏公路管理经验,当初的14.75公里的公路,虽说是由兴化人民修筑,但要归属于高邮公路部门管理。后来,只在兴化境内设了一个道班的框架。之所以叫道班,而不叫道班房,是因为工人无房可住。道班的工人,晴天取些土堆放在公路边,晒干了,拍拍打打,撒到公路上。技术名称这叫做飘土,就是将土撒在公路上,形成保护层。飘土的工人不可能只将泥土飘在公路上,也会飘到他们自己的身上。所以道班的工人,半天下来,都是满身的泥土,没鼻子没眼睛的,简直就是秦始皇皇帝陵中的兵马俑。这些道班工人,因为没有道班房,他们只得早上出来带上个小米袋,在路边找一座风车舍子(看风车人的田间小屋),支个铁锅自炊自食。

    直到1964年,兴化才建立了胥家道班房,有了戴东权、孔繁刚等7名养护工人。他们仍然是做着飘土工作,仍然是出门像个工人,回家像个泥菩萨。

    兴化人似乎看到了发展公路所带来的便利。1971年,兴化县决定将当年日本鬼子所铺设的线路进行改造。

    当年的老公路,弯道过多,且都沿着河道,使旅客坐在车中,总有些提心吊胆。改造时就裁弯取直,过了高邮河口就到兴化董家,随后就径直奔着兴化城区来。为了不破坏农田,他们就将长8.2公里的灌溉渠圩埂,填土6万立方米,拆除了17户房屋,5座牛棚,总共花费3万元,也就将原先的土质路,改造成泥结碎石路面,公路里程为13.04公里。

    (二)第一篇大文章:兴盐公路

    兴化人在建设水乡公路,做出的第一篇大文章,当时是在1972年。经过江苏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的批准,兴化要将那仅有的13.04公里的公路向北延伸到盐城方向。因此在同年的11月7日,成立了兴盐公路工程领导小组。经过周密的前期准备,公路建设于1972年12月6日开始动工。

    听说要将公路修筑到家门口,沿线的干部群众热情十分高涨。海河区,平旺区组织工程团,负责路基土方工程。他们开挖废田1163亩,挖荒田559亩,为公路垒起135万立方米的路基。公路工程领导小组,分别找来江苏省交通厅工程大队、扬州地区交通管理站和兴化县交通局的建桥大队,由他们负责新建沿线的桥梁。花去近两年的时间,兴盐公路终于可以连接贯通了。高邮边境到兴化是13.04公里,兴化至盐城边境是36.2公里。可在南线与北线的连接口,遇上了拦路虎。这就是兴化粮食局的西门仓库。

    高邮──兴化──盐城的公路途经兴化城,必须穿过西门仓库。可西门仓库存有国家的储备粮,需经国务院批准,方可变动。

    公路通车不得不延期。

    又是经过江苏省革命委员会的协调,于1976年6月,一条协议拆迁西门仓库的补偿方案终于出台。11月拆迁结束。11月25日,一条总投资达411万元的土质公路正式通车。

    为了进一步发展大好形势,为了进一步加快公路建设,兴化在1976年成立了管理建设公路的专职机构:兴化公路站。初建时,因为没有办公地点,就将办公室设在初建成的水乡大桥的桥洞之中。

    水乡大桥有东西两个桥洞,他们就将西桥洞作为仓库,东桥洞作为办公室。竹篱笆做门,从交通局搬来几张桌子,桌子不够,就支砖头垫门板,这就着手全县的公路发展的大事业了。

    说来难以置信,当初兴化公路站建立时,为了发展事业想招收36名工作人员,可就是没有人愿意来报名。

    因为当时人们所认识的公路工作,就是那雨天一身泥,晴天一泥灰的形象。人们都戏称之为“马路花子”。谁愿意去当“花子”?

    无奈之下,只得敞开大门,到农村集镇去招工,并广招社会待业青年。

    最终总算从大邹镇招来几名青年。随后又从航运公司招来几名船工子女。这些人愿意吃苦,且有多人懂得航运。

    兴化公路站,这时使用的交通工具,恰恰是船只。

    为了延伸现有的公路,为了实现在水乡铺设多条公路的美梦,公路站的工作人员乘着航船出发了。他们要去做公路铺设的先前工作,这就是测量、放样,绘出线路的平面图。

    公路站的工作人员,都在船上生活:吃在船上,住在船上,晚上加班也在船上。因为人手不足,趁着假期,公路站还聘用几名中学生,就是因为他们能算会写。哪知这些孩子,没有在船上生活过,常常会有人走在船上,滑下河去。测绘队长心挂两头,要工作,还需照顾这些孩子。

    公路站的测绘人员分为三个组在工作。

    大旗组,负责插旗子。为了找准控制点、直圆点,他们要手抓红旗,还得带着镰刀、锯子。为了节省良田,公路放样之处,多为荒田野舍。见芦草就割,见杂树就锯,还得见河就涉。

    随后就是中线路负责找准路线的走向。水准组负责看准地形弯化,在未来公路中基的左中右横断面上打桩。

    当年是以废黄河为基点确定地面高度。兴化是锅底洼。警戒水位为1.6米。这是因为临近县城的竹泓镇,地面最高是1.6米。东南边陲的张郭镇,也只有2.8米,县城以北的下圩,地面最高也只有2.2米。按照规定,公路的路基要达到地面真高4.5米。公路站的测绘人员,牢牢把握住这个标准。事实证明,虽然遭受过多次的洪涝灾害,兴化的公路从未被冲毁过。历史给测绘人员打了个满分。

    傍晚,这些测绘人员分别住在船上。首先有人去点燃船艄上的锅箱。这是像缸一样的灶具。在缸旁凿个洞,放柴火烧,在缸口放上大锅煮饭烧水。这放在上面的铁锅,不可与缸口大小正合适,而必须大一点,让缸与锅之间有空隙,便于冒烟。锅箱没有排烟设备,全靠烧火人有经验,否则浓烟滚滚,烧火人会被呛得连连咳嗽,也会使在同一条船上的人,被烟熏得流鼻涕眼泪。

    这时大家就忙开了。淘米的,洗菜的,涮锅涮碗的。因为吃中饭时,大家都是丢下碗就上岸工作,只留得晚上有空闲,来收拾残局。这时负责计算绘图的人员,就忙着擦灯罩,加柴油,点上马灯,准备静下心来继续后期案头工作。那些爱说爱笑的,就聚集到船头,说故事找乐趣;那些喜欢洁净的,就蹲在船邦子上打水洗脸擦脖子,对水梳妆。近视眼的陈永陶,他正打好满盆水,准备洗脸,可屁股刚一撅,整个人就落下河去洗冷水澡了。 (上)




    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《云好人》网站看到的,谢谢!请记住永久网址:http://www.yunhaoren.com

    首发网址:http://xinghua.yunhaoren.com/guaikuang/21994.html
    查看全部兴化概况信息
    发布一条兴化概况信息

    • 您可能感兴趣
    • 兴化新发布
    18861362223